欢迎访问全球华人居士网!

读书汇

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读书汇

这座封存了1200多年的寺庙,一经曝光就被称为“第一国宝”,后台到底有多硬?

2017-05-03 来源:

千载一时,
一时千载。

佛光寺

1937年6月,
距离卢沟桥事变,
仅仅只剩一个月。

▲七七事变

日本加快了侵华步伐,
时局动荡不安,
形势风云变幻,
一时间,
山雨欲来风满楼。
小楼里的一对夫妻,
此刻再也坐不住了。
他们一定要赶在炮火来临之前,
找到一个地方。

四年前,几位号称对中国文化颇有研究的日本学者得意洋洋地对外宣称:中国大陆已经不可能找到唐代的木构遗存了,要想看只能去我们京都、奈良!”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这个狂妄的臆断,
让国人颜面扫地,
却得到当时世界范围内
绝大多数古建筑学权威的认同。

▲日本奈良东大寺

研究中国古代建筑,
竟然只能由日本人完成;
最古老的中式木建筑结构,
竟然只存在于日本;
大唐王朝近三百年的建筑辉煌,
难道就这样在故土消亡了?

▲日本法隆寺

那一晚,
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攻读建筑系的梁思成和林徽因,
一夜没有合眼。

▲林徽因、梁思成

他们始终坚信,
总还会有那么一座唐代木构建筑,
躲过了无数战火的纷扰,
经受住千年岁月的侵蚀,
在中国大地的某个角落,
等着他们去发现,
去拨开它身上的萋萋荒草。

1932到1937年,
梁思成夫妇前后考察了
137个县市,1823座古建筑。
每次都兴奋奔去,
每次都悻悻而归。
直到一幅画的出现。

▲敦煌61号洞窟壁画

一天晚上,梁思成和林徽因正在书房研究法国汉学家保罗・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这本书是他在中国西部考察后所著。

▲伯希和在敦煌藏经洞

书中披露了敦煌第61号洞窟两张唐朝壁画。

其中一幅《五台山图》形象地描绘了以五台山为中心,东起河北镇州(今河北正定县),西至山西太原,方园五百里的山川地形及风土人情。

▲《五台山图》局部

“大佛光之寺”,
几个大大的黑字就像一道闪电,
一下劈开了茫茫暗夜。
这个出现在唐朝壁画上的寺庙,
肯定是在唐、
甚至更早年代出现。

▲敦煌壁画中的佛光寺

第二天,
梁思成和林徽因
迫不及待地跑去北平图书馆,
查阅有关
“大佛光之寺”的资料。

▲国立北平图书馆

五台山《清凉山志》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唐武宗灭佛时被毁,仅仅12年后佛光寺重建。

二人推断:唐代在五台山修建过的一座“佛光寺”,而《五台山图》中的“大佛光之寺”应该就是这个“佛光寺”。

▲佛光寺资料图

可是一千多年过去了,
它还会在那里吗?

历史从来不会
给我们时间犹豫。
东北已经失守,
炮火如猛兽般咆哮而来,
这些危在旦夕的古建筑,
没有时间了!

于是,
一个拖着伤腿,一个忍着肺病,
梁思成和林徽因带上助手,
从北平出发,
一路火车、汽车、自行车,
甚至连骡子都用上了,
向着山西五台县的方向进发。

▲前往佛光寺路上

按照之前画好的地图,他们甚至没去县城休息,而是直接赶到五台县豆村。山路坎坷、路途险峻,几个瘦弱的书生几次险些跌倒,却一个比一个兴奋。

天色渐暗。
除了秀丽的风景,
没看到一砖一瓦,
几人默而不语,
可心里却都在打鼓。

“快看那!”
林徽因突然大叫一声。
顺着她手指的位置,
余晖映照的苍山林海间,
竟然露出了雄伟的半边斗拱。

众人狂喜,
几乎是飞奔过去。
寂寞多年的山门,
终于被这些执着的人们,
缓缓推开。

雄伟的大殿,“单层屋顶”、“平面广七间、深四间”,“斗拱高度约等于柱高的一半”,“屋檐出跳深远”···

深谙中国古代建筑的梁思成,十分断定:这就是“唐”的风格,“是后来的建筑所未见的”。

▲资料图

▲梁思成手绘佛光寺东大殿正面图

“那高大的殿门,
顿时就给我们打开了。
里面宽有七跨,
在昏暗中显得更加辉煌无比。
在一个很大的平台上,
有一尊菩萨的坐像,
他的侍者们环他而立,
犹如一座仙林。”

▲殿内佛像雕塑

大殿之内,
梁思成和林徽因像刚出世的婴儿,
惊奇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一处一处仔细打量,
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不愿意离开,
就干脆住在大殿过夜,
第二天一大早,
起来接着研究。

为了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斗拱,
梁思成还忍着腿伤,
搭起高高的架子,
爬到屋顶上一探究竟。

▲ 梁思成大殿测绘

他发现:支撑屋顶最高一层梁的结构是被称作“叉手”的人字形梁架,而不是后世通用的“侏儒柱”,这是十分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

这种结构最晚出自于汉,一直延续到隋唐,还从来没有人发现过实物。

梁思成后来在其《图像中国建筑史》记述:“佛光寺东大殿人字形叉手承脊槫,时国内唯一实例”。
 
▲梁思成手绘东大殿侧断面图

他们还细致地察看了
大殿的斗拱、梁架、藻井···
无论单个还是总体,
都明白无误地证明:
这就是晚唐建筑特征。

美术功底扎实的林徽因,
更是从殿内佛像的
形态、构造、神态等,
一眼就看出这是唐代风格。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
这个曾被冰心讽刺为
“我们家太太”的大小姐,
竟会像女汉子似的
爬上爬下搞测量。

▲ 林徽因测量佛光寺经幢

▲林徽因考证佛像

也正是她,
在大殿尘封千年的大梁上,
找到了和殿外经幢记载相同的
佛光寺修建年代,
以及寺院的出资建造者。

▲林徽因考证大梁文字

证明佛光寺,
是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
由宁公遇捐资所建,
距发现之日整整1080年。
从而让自大的日本人,
彻底闭嘴。

▲ 东大殿内供养人宁公遇塑像

梁思成、林徽因一行,
在佛光寺一待就是好几个星期。

▲ 佛光寺考察四人组

“照相的时候,蝙蝠惊飞,秽气难耐,木材中又有千千万万的臭虫(大概是吃蝙蝠血的),工作至苦。”

“早晚攀登工作,或爬入顶内,与蝙蝠臭虫为伍,或爬到殿中构架上,俯仰细量,探索惟恐不周到。

“因为那时我们深怕机缘难得,重游不是容易的,这次图录若不详尽,恐怕会辜负古人的匠心的。”

即便如此之苦,
两人回忆起来却总觉得:
那段时光,
才是最快乐的时光。

回到北平后,梁思成立即发表了《中国最古老的木构建筑》、《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等文,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

他写道:“这是我们这些年的搜寻中所遇到的唯一唐代木结构建筑。

“不仅如此,在这同一座大殿里,我们找到了唐代的绘画、唐代的书法、唐代的雕塑和唐代的建筑。其中的每一项,都是稀世之珍,集中在一起它们就是独一无二的。”

佛光寺的真容,
终于得以大白于天下。

▲ 佛光寺结构图

这座传奇的寺庙,拥有中国最大、最重要的木构结构,有现存最古的塔林,有占到全国唐代彩塑半壁江山的35尊唐代彩塑,以及我国仅存的唐代寺观壁画。

被誉为“亚洲佛光”、“中国第一国宝”。

而这,
只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与时间赛跑,
跟时代恶拼后,
抢救的无数古建筑中的一小颗明珠。

▲ 山西调查

▲ 华严寺调查

▲ 正定县调查

历史和文明,
总要有物化的东西来承载。
而承载千年的古建筑
一旦被毁,即是永恒。

“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奠基的灵魂,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时间漫不可信的变迁。”

我们要做的,
无非是在物转星移、沧桑巨变之中,
留住一段历史,
守住一个传奇。

全球华人居士网公众号
扫一扫
全球华人居士网公众号
修行部落公众号
扫一扫
修行部落公众号
多维生命加油站公众号
扫一扫
多维生命加油站公众号
好运村公众号
扫一扫
好运村公众号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居士网的文章除注明本站原创外,其余均采集自互联网,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第一时间删除。
居士商城|联盟合作|修行部落|生命加油站|精品指南|榜上有名
全球华人居士联合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390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