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读书汇
读历史,必少不了“史学双璧”《资治通鉴》与《史记》。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权威、最重要的编年史。
中国上下几千年,都历经了哪些朝代兴衰,出现过哪些历史事件。要系统理清中国历史,则一定要读它。
毛泽东生前,曾读过17遍,每一遍都仔细批注。
可资治通鉴,究竟讲了些什么?
与史记不同,资治通鉴是史学家司马光,专门写给后人借鉴和应用的史书。
它讲述了战国初期至五代共1362年,国家民生的兴衰历史,同时又分析历史人物的品德善恶,管理政策得失,总结经验。
所以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如“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都出自于它。
是史书,更是古人智慧的宝藏
有修身齐家、做人处世之道
曾国潘读数遍,称它“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
如《资治通鉴》讲唐太宗用人之道: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样,要能扬长弃短,量才而用。
讲处事智慧,从故事中剖析出:
“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
即为做事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难点上,
把难点解决了,简单的自然也就解决了;
讲做人处事,需掌握势态和度:
“物极则反,器满则倾”
凡事要掌握度,走向极端必会走向反面。
讲历史故事的同时,更是讲做人、处世智慧。难怪说是人类历史上最强的史书,涵盖智谋、兵法、心理、做人、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