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全球华人居士网!

生命讲堂

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生命讲堂

南怀瑾:不自欺,不欺人,不被欺

2018-05-28 来源:新国学新儒家

南怀瑾:任何一个人,一生只做了三件事,便死去了:自欺、欺人、被人欺。如此而已。

如果能逃出了这三样的话,就跳出三界外,真正的高境界了。

1、不自欺

一个人对自己认知清晰,不欺骗自己,其实很难。

孔子初次参加祭祀典礼,很多规矩都不懂,于是请教身边的人。

有人就责备孔子,怎么这么不懂礼。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我不懂规矩,不能假装懂,所以要请教,这样才能不出岔子。

对自己诚实,是一种极高明的智慧。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容易被蒙蔽。

就像是狐假虎威的狐狸,因为背后有老虎撑腰,所以百兽辟易。

渐渐地,其他动物的恭维让它飘飘然,觉得自己真的天下第一了,然后去挑衅了大象,最终惨死森林。

有时候,一个人的能力强,很可能是借助了其他力量,别人奉承你,未必你自己能力强。

有可能是你的位,也有可能是他们见识太浅。

苏轼曾经担任朝廷的礼部尚书,声名显赫。

很多人就奉承他,说他一肚子的锦绣文章,但是苏轼有很清醒的认识。

他知道自己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时刻保持反省的状态,保持谦逊,一个人才能去掉外在的遮蔽,认清自己。

2、不欺人

一个人不欺骗自己,才能不欺骗别人。

保持内心的真诚,才能不向别人使用狡诈的手段。

苏轼在乌台诗案中“因言获罪”,被人寻章摘句,扣上了反对皇帝的帽子,九死一生。

后来新党垮台,旧党起复,苏轼得以重返朝堂。

当时旧党打压一个新党言官。同样是“寻章摘句,罗织罪名”。

苏轼反对,说,这其中的滋味我尝过,不愿意让别人尝。

言事无罪。这是宋朝的铁律,也是苏轼内心的自由。

他不能欺骗自己说:对待政敌,不择手段也是合理的。

所以他不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因为不欺己,所以不欺人。

只要内心的闸门不曾松懈,无论外界多污浊,我们始终都能保住内心的善良。

3、不被人欺

一个人不自欺,不欺人,那么谁又能欺骗得了你呢?

苏轼一生历经波折,在朝—外放—贬官—还朝—外放—贬官,大起大落,飘零四海。

如果他肯自欺,或者肯欺人,他的仕途就不会这么坎坷。

就像他的朋友章敦,欺骗自己说,官场就这样,我也就跟着一起混吧,开始自欺、欺人,于是官途顺畅。

苏轼的不自欺,不欺人,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真诚。

不回避问题,不遮蔽问题,总是和挫折黑暗正面对抗。

这是一种煎熬,远不如章敦随波逐流来得舒服。

但,因为煎熬所以思索,所以读书,所以写作。

人生在世,若不自欺,谁没有无法解答的困惑?

他熟读儒释道经典,用自己的思考去解答自己人生中的困惑。

最终自由出入儒释道三家,世事洞明,淡然豁达。

人生的通达哪里来?

在不断的反省中来,在不断的煎熬里来,在不断的思考里来。

不自欺,不欺人,是智慧的源头。

历经风雨,他一眼就能看到人心里,又有谁能欺骗他呢?

人,因为有“自欺”,才会“欺人”,最后当然要“被人欺”。

人不自骗,谁又能骗了你呢?

换言之,

人要自爱,才能爱人,最后自然可被人爱。

人要自尊,才能尊人,这样才能使人尊你。

人要自立,才能立人,这样才能让别人立你。

王阳明说:“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一切问题都是自身的问题,都是自己内心的问题。

不要管外界的环境如何,只要修好自己的身,守住自己的心,人生自然能得圆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本平台整理,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全球华人居士网公众号
扫一扫
全球华人居士网公众号
修行部落公众号
扫一扫
修行部落公众号
多维生命加油站公众号
扫一扫
多维生命加油站公众号
好运村公众号
扫一扫
好运村公众号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居士网的文章除注明本站原创外,其余均采集自互联网,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第一时间删除。
居士商城|联盟合作|修行部落|生命加油站|精品指南|榜上有名
全球华人居士联合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390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