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全球华人居士网!

新闻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当代佛门著名女性 个个不简单

2017-03-08 来源:

人们印象中的佛门女僧一般都与影视剧难解难分,但真实的女僧人生活是那样的吗?女性出家都是因为感情不顺吗?至于她们为何出家?也许有的是仰慕佛菩萨的慈悲庄严,有的是向往出家生活的简单清净,有的是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变幻,有的是发出舍弃自己的小我,而要利益一切大众的广大誓愿。每个人因缘不同,然而无论原因如何,她们具有智慧和勇气,放下了对世俗的贪恋,不愿再过着不明事理,迷惑生死,随业流转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当代佛门著名女性,看看她们为何出家,又为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恰逢今天三八国际妇女节,小编祝愿天下女人都能幸福平安,同时也祈愿佛陀赐予女性智慧与勇气。

 

 

如瑞法师:隆莲长老尼的弟子。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五台山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五台山普寿寺尼众佛学院院长、五台山普寿寺住持。

 

 

1957年,如瑞法师出生于一个佛教信徒家庭,因为父母、姑姑都是通愿老法师的弟子,所以一出生便得通愿老法师加持。从小在家里听到大家说的最多的也是通愿老法师,所以就想长大以后一定要去见见这位老法师。儿时的如瑞法师和每个孩子一样,也有自己对未来的憧憬:那就是当一名教师。1977年在农村当知青的她如愿以偿,以优异成绩考到太原师范学院。但是那个特殊年代,教师这个行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带着对未来隐隐的困惑,在校读书期间的如瑞实现了儿时那个渴望见见通愿老法师的心愿。

 

 

1979年,如瑞法师来到五台山见到通愿法师说:“做老师并不被同学所认可,因为在学校读书,数学语文在班里考试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大家就认为应该去考更好的学校,以后有很好的发挥,当老师没权,也没钱,那怎么样能更好。”老法师跟我说:“为人民服务不一定需要权,也不一定要有钱,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善巧方便的来为人民服务。”图为如瑞法师早年和通愿老法师合影。

 

 

1981年,如瑞法师准备考研,而且选择宗教系。一心想弘扬佛法的通愿法师,希望能后继有人,求贤若渴的她非常高兴如瑞法师对宗教兴趣。便介绍如瑞法师到四川尼众佛学院去研究佛教。就这样,人生之路一帆风顺的如瑞法师跟随通愿老法师去了四川,并在四川见到了她生命中的第二位恩师,隆莲法师。图为如瑞法师。

 

 

在两位老法师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如瑞法师更加坚定了自己学佛的信心,她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自己“宁为学佛前进一步死,不为不出家退后半步生”。隆莲法师和通愿法师当时就看到了如瑞法师积极活跃的个性和聪慧睿智的头脑,她们把为佛教栽培人才的愿望寄托在了如瑞法师的身上。1991年通愿法师往生,临终前她摸着如瑞法师的头嘱托她要在五台山建十方尼众道场,如瑞法师发愿要继承老法师的遗愿。图为如瑞法师带领尼众修建普寿寺。

 

 

1991年,如瑞、妙音两位法师为继承恩师通愿老法师兴建比丘尼僧团、弘扬戒律之遗愿,来到已经变成一座破旧不堪的医院的普寿寺,用庙里仅剩的105块钱,还有当地政府批给的40亩地,白手起家,广结善缘,经过20多年的努力,普寿寺现已成为集修道与教育为一体的比丘尼僧团及现代佛学院。吸引了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以及国外的信众和佛教徒。

 

 

作为比丘尼僧团,道场常年宣讲戒律。千名住众依于“华严为宗、戒律为行、净土为归”的修学宗旨六和共住,半月说戒,安居自恣。作为高等佛教学府,教学中以戒律为主线,辅以汉传、南传、藏传三大语系佛教教理,30多年来为佛教界培养出大批“具足威仪幢相、讲求真学实行”的弘化、管理以及学术研究型僧才。

 

 

30多年来,如瑞法师弘演毗尼经年不辍,严持净戒师为人范,无论身处逆顺二境,始终坚持“以诚心供养三宝,以慈心奉献众生,以谦下严格律己,以佛行作为己行”之操守。为回应时代需求,如瑞法师认真总结多年来弘化及教学经验,于2006年创建普寿寺“三加一”僧伽教育工程,开启五台山尼众佛学院弘化、教育新篇章。

 

 

这座位于山西佛教圣地五台山的一所与众不同的寺院,它就坐落在台怀镇的北边。之所以说它与众不同,其一是因为它不对外开放;其二是因为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女子尼众学院,据说当年歌手李娜出家后就曾在此修行;其三是这里戒律严明,道风谨肃,在佛教界口碑非常高。

 

 

如意法师:中国当代第一比丘尼隆莲长老尼的弟子。1963年生,陕西省扶风县人。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尼众佛学院院长等职。

 

 

如意法师出生于佛教家庭,自幼受父母熏陶,从小就向往出家人一袭黄袈裟着身、肃穆庄严、威仪寂静的神态。1982年7月高中毕业后,在终南山剃度出家,法名如意,法号超因。1982年8月,赴四川成都亲近隆莲法师。图为隆莲法师与弟子如意法师。

 

 

1983年,于隆莲法师座下受沙弥尼戒及式叉摩那六法。1984年9月,考入四川尼众佛学院。1987年3月,于四川尼众佛学院及文殊院受二部僧具足戒。1999年,贵州省第一次传戒法会,任女众部尼和尚。

 

 

如意法师具有较高的佛学专业知识,从出家那天起就发愿将终生奉献佛教教育事业。1999年11月,赴美国洛杉矶西来大学学习一年。2001年,四川省第十届传戒法会,任女众部尼和尚。图为2015年10月27日,四川尼众佛学院祈福寺如意法师晋院升座。

 

 

创办于1983年的四川尼众佛学院,作为精英佛子的摇篮,办学条件却十分简陋。为不辜负隆莲法师办学的初衷,为了适应佛教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如意法师接任院长后,选址彭州市致和镇新建校区。经过12年的建设,学院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占地面积120亩,师资力量雄厚,各种教学设施配套齐全的中国尼众僧才培养基地。图为四川尼众佛学院新校区一角。

 

 

四川尼众佛学院办校至今,一直都是年轻女众,年龄限在18-30岁之间,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佛教的发展也就应该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相适应,才不至于被现代所淘汰,所以现在出家人的生活条件也有用手机和电脑,但不同的是,他们不是为了娱乐,而是用来学习佛法和弘扬佛法的工具。图为四川尼众佛学院学僧在电脑教室学习。

 

 

 

常寂法师:山西繁寺公主寺住持。七旬左右的常寂法师在公主寺常住,多年以来,这里只有她一位出家人。常寂法师坚持早晚课,每天早上四点多钟就要起床开始早课准备,如果是有月亮的夜晚,她会欢喜月亮挂在树梢的意境。她自己维修寮房,自己种菜,自己打点生活中的一切。

 

 

常寂法师主修华严,华严字母唱得十分庄严,公主寺也是五台山唯一的华严道场。已是古稀之年的常寂法师,干净、清爽,谈吐文雅,举止端庄,在这个远离尘世的山村古庙,常寂法师的孤独成就了五台山华严道场的保存,成就了公主寺的佛教传承。

 

 

一个人,一个比丘尼,守着一座古庙,守着一份淡然,守着一份坚忍。常寂法师经常站在院子里仰望满天繁星,她喜欢这种生活。图为繁寺公主寺。

 

 

养立法师:江西曹山宝积寺方丈,曹洞宗第50代传人。生于古都长安的佛教家庭,自幼佛缘深厚,自中学时代起常随父母于钟南山各处寺庙供养出家人或依止各方大德参习佛法,四岁起即追随先祖学习中医和针灸绝技,未及充龄便开始治病救人、悬壶济世。

 

 

1986年,年幼的养立法师到光孝寺游玩,适逢举办皈依法会。彼时,稀里糊涂皈依在了本焕长老座下。本焕长老还给她取了法名,并发了一张皈依证,后来养立法师便开始学佛、吃素。成年后,养立法师继承家风,成为了一名医生。同为医生的父亲认为当大夫就是最好的菩萨心,并希望养立法师能够在家修行。图为养立法师授课。

 

 

养立法师说,一次很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一诚长老。当时,一诚长老因为颈椎椎间盘突出,来医院治疗。当她走进病房,第一次见到一诚长老后说:“虽然当时他是一个病人,但他给我的感觉却很安详。尤其是他的眼神,就像婴儿一样。那种清澈的感觉瞬间就把我摄受住了。我想我要是能成为他这样的人多好。”图为养立法师拈香礼佛。

 

 

后来,一诚长老生病或身体不适时,养立法师就会去协助治疗。七年的治疗过程,一诚长老使养立法师的内心发生了一种转化,七年前,养立法师认为:学医是第一位,而学佛是第二位;七年后,养立法师认为学佛才是所有事中的第一位。所以,养立法师做出了一个决定——出家。几个月后,一诚长老亲自在广济寺为养立法师剃度。图为养立法师授课。

 

 

出家以后,一诚长老便推荐她到曹山宝积寺。曹山宝积寺,已有1200年历史的江南古寺,位于江西省宜黄县,始建于唐代咸通(公元870—873)年间。由佛教禅宗南岳青源法系弟子本寂禅师所创,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大派系之一的曹洞宗祖庭。图为宝积寺。

 

 

养立法师自升座以来,努力振兴千年禅门古寺,建整道场,重建禅堂挂起钟板依止曹洞仪轨修行,建立“曹洞佛学院”培育深入经藏研究佛学、爱国爱教的高级僧才,发扬祖师禅传统,提出文禅与农禅并重的教学特色,并为千年禅宗古寺恢复了传戒仪轨,使全球信众人数最多的曹洞宗祖庭重新焕发出庄严神圣的光彩。图为养立法师带领尼众们出坡劳动。

 

全球华人居士网公众号
扫一扫
全球华人居士网公众号
修行部落公众号
扫一扫
修行部落公众号
多维生命加油站公众号
扫一扫
多维生命加油站公众号
好运村公众号
扫一扫
好运村公众号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居士网的文章除注明本站原创外,其余均采集自互联网,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第一时间删除。
居士商城|联盟合作|修行部落|生命加油站|精品指南|榜上有名
全球华人居士联合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390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