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全球华人居士网!

新闻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腊月二十九,恭迎华严菩萨圣诞,吉日殊胜请广行善事,无量佛光照耀你!

2018-02-14 来源:五台山

2月14日腊月二十九,是华严菩萨圣诞。在这殊胜吉日里,吃素、念经、放生,祈愿佛菩萨保佑所有众生弃恶扬善,诸恶莫作持当下,日日幸福;众善奉行不分别,天天开心;自净其意心回家,喜乐遍布;是诸佛教禅修法,心想事成!

华严三圣

华严经所指华藏世界之三位圣者。

(一)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意为遍一切处。谓佛之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能为色相所作依止,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又称法身。

(二)普贤菩萨,以其居伏道之顶,体性周遍,故称普;断道之后,邻于极圣,故称贤。

(三)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意为妙德。以其明见佛性,具足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不可思议,故称妙德。

毗卢遮那佛理智完备,居中位;文殊菩萨主智门,立于毗卢遮那佛之左;普贤菩萨主理门,位于毗卢遮那佛之右。转之则右为智,左为理时,显示理智之涉入胎藏界曼陀罗。

华严经

《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华严经》是一部大经,汪洋渊博,古德云“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家之富贵”。华严境界是尽虚空遍法界,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华严以根本佛乘为宗,以毗卢遮那智慧果德普示众生。成自因位修万行大悲果德,于初发心便成正觉。于体不变移处,入三世而无往来,现十方自在无碍。表法界性相本为真如,一切境界皆是佛界,一切音声皆是陀罗尼,所有分别全是智为,无明体真即是佛故。一念相应一念佛!

华严菩萨来历

华严菩萨之名,载于《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华严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诸大菩萨于此会上闻法。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两位古德传为华严菩萨化现:一为唐代清凉国师(澄观大师),一为元朝正顺法师,皆以专修《华严经》而名。

清凉国师

宣化上人在《华严菩萨化身的七帝之师华严宗第四祖澄观法师》讲到过为什么清凉国师是华严菩萨的原因。

上人讲到,大师著作一部《华严疏钞》,专讲《华严经》。等到他圆寂之后,在中国和印度的交界处,有一位阿罗汉,见到有两个很年轻的菩萨,在虚空里头走。这位阿罗汉有神通,他就用神通令这两位青衣的童子,也就是这两位年轻的菩萨,不能走了,问他们:“你们是谁?到中国做什么去啊?”这两位说:“我们是北印度文殊堂神,到中国五台山去请华严菩萨的牙齿,回到我们的国土去供养。”这位阿罗汉一听,说:“哦,是这样,那你们可以去了。”

两位青衣童子走了之后,这位罗汉以后也到五台山去,就对着一般人说他见到怎么样的一个境界。这时人们就把清凉国师的棺木打开来,一看,果然他两颗牙齿没有了。这两颗牙齿就是被两位年轻菩萨请去供养了。所以在佛教里,一般人都知道这位澄观法师,是华严菩萨的化身。

正顺法师

还有一位华严菩萨是正顺大师。

元朝正顺法师,出家于五台山,平时以深密的树林为茅蓬,以读诵《华严经》为修行的日课,数目超过一千余部。他同时修学法界三观,每次一进入华严法界的观想以后,三、五天才出定,因此人人都称他为华严菩萨。

将要圆寂的时候,门徒乞求开示法语,他说:“历劫本无去住,应用何思何虑,转身踏破虚空,一切是非莫顾。”入灭时,灵桌上出现五彩之龙,飞游于烛光庭宇之间。

华严境界

很多人说,《华严经》太热闹,不好懂,其实不难,难在我们习惯了向外攀援,而华严境界是专注而入。如果我们只对泡泡感兴趣,就会“失去”整个华严海会。

在华严境界中,世界由花庄严。自在华(花)庄严,不是用花去庄严一个叫“佛”的人,也不是一个叫“佛”的人在用花庄严自己。

在华严世界,一切是宝莲,我们与佛皆是宝莲,身体是宝莲组成,世界是宝莲组成,一切是花,一切自在,花即佛,佛即花,一如是也。如是,自在华庄严。这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其实不然,这才是世界的本来面貌。

入了华严境界,贪嗔痴已经没有意义,自然消融。因为一切烦恼皆因无常而来,当我们向外攀援时,看到的只是花朵的影子,当我们把花朵的影子当做实存而去抓取,希望永远拥有时,其结果是在不断幻化的影子中迷不知返。当我们回过头来专注于当下心相的任何一点,而我们将在安住中拥有整个世界。

 

华严菩萨圣像

 

 

华严菩萨之名,载于《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华严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诸大菩萨于此会上闻法。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两位古德传为华严菩萨化现:一为唐代清凉国师(澄观大师),一为元朝正顺法师,皆以专修《华严经》而名。

《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华严经》是一部大经,汪洋渊博,古德云“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家之富贵”。华严境界是尽虚空徧法界,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华严菩萨圣诞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九,华严菩萨,华严的境界更大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处处都是菩萨,上面下面,最干净的地方,最脏的地方,到处有。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善善恶恶,分辨不清,华严境界是尽虚空徧法界。《华严经》是一部大经,汪洋渊博,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家之富贵。其后华严在中国佛学又成了一学,研究唯识法相的人,非研究华严不可。《华严经》是唯识的五大经之一。

 

 

菩萨之意:“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Bodhisattva)的简称。“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萨埵”是有情之意,“有情”简单地说既是众生;“菩提萨埵”就是觉悟的众生。觉悟的众生有三种:一者、罗汉--自己觉悟;二者、菩萨--除了自己能觉悟之外,还可引导别人觉悟;三者、佛--自己能觉悟,又可以引导众生觉悟,而且他的觉悟是最圆满。

菩萨之行为:菩萨的行为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菩萨上求智慧使自己成佛,以慈悲心度化一切众生;既是菩萨应学习种种智慧自度,做种种利益众生的事业,引导其他众生也能走上解脱之道。

菩萨之开始:菩萨都从凡夫做起,甚至于我们的导师释迦牟尼佛,过去在行菩萨道时,也是凡夫。凡夫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既是发成佛之心,是修行菩萨道的最初所应具有之心,以此心去救度众生。如果只是贪求成佛之心,没有要救度众生之心,那不等于说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要以大悲心为基础,见众生受苦,就会以智慧、悲心救度之,所以发此成佛之心才是真正的发菩提心。如果只是羡慕佛果是至高无上的觉悟,为追求这样的觉悟而发心成佛,那是不想救度众生,只不过是要求个人的解脱罢了,此种心并不是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的凡夫既是菩萨,我们称他为初发心菩萨。初发心菩萨必须发种种成佛度众生之愿望,以此愿望为目标,以完成他的愿望为目的,愿望实现了,就是他成佛之日。

菩萨要努力实践六度,既是六度波罗蜜,以实现他成佛之愿。

六波罗蜜:六波罗蜜是菩萨的行为。六波罗蜜是古印度话(parami),意思是度到彼岸;另一个意思是完成了事情。凡夫在生死苦海中浮沉,一旦游到岸边,登上陆地就安全、安稳,绝不会再度的在生死海中浮沉,所以称为度到彼岸。佛陀说众生在生死苦海中飘浮,没法游到安全之陆地上,比喻修行者断除了烦恼,就是已经出离了生死轮回,到达没有生死之彼岸,称为波罗蜜。发菩提心者,必须修种种的六度万行,以完成他成佛之愿。六度就是六波罗蜜,也既是所谓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

华严菩萨之名,载于《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华严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诸大菩萨于此会上闻法。

全球华人居士网公众号
扫一扫
全球华人居士网公众号
修行部落公众号
扫一扫
修行部落公众号
多维生命加油站公众号
扫一扫
多维生命加油站公众号
好运村公众号
扫一扫
好运村公众号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居士网的文章除注明本站原创外,其余均采集自互联网,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第一时间删除。
居士商城|联盟合作|修行部落|生命加油站|精品指南|榜上有名
全球华人居士联合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390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