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全球华人居士网!

新闻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今日大暑,湿热尤其严重,健脾和胃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2019-07-23 来源:道医

俗话说:“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后十五日左右就是大暑,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称为“伏夏”,就是“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正所谓“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

大暑属长夏之时,长夏除气温炎热之外,还是多雨的季节,其气候的表现特点是以潮湿闷热为主,故有长夏主湿之说,五脏与脾相对应。

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其气候特征是:“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

 

大暑节气

阳历:7月23日

农历:己亥年六月廿一日   周二

暑,热也。——《说文》。

一寒一暑。——《易经·系辞》

寒暑燥湿风火。——《素问·天玄纪大论》

冬日则寒冻,夏日则暑伤。——《韩非子》

此时,太阳运行至黄道120度(处在狮子座)

地支未(生肖羊)

对应《易经》坤卦方位

象承载征孕育万物

所以大暑要尽可能把体内湿气、毒素排出

以孕育秋冬的勃勃生机

十二消息卦中的遁卦(天山遁)

也对应大暑节气。

遁卦,是山在天下隐藏的象。

古人言:应夏藏,闭门谢客。

大暑如何养神

大暑脾胃当令,脾藏意,在志为思。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存谓之志, 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虑谓之虑, 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灵枢·本神》

多思多虑易耗伤脾气,脾虚不能藏意,其人易回忆过去的事情,多后悔自责,导致情绪抑郁,或原本抑郁加重。

大暑养神宜多关注当下的事物,若出现多思多虑,宜倾倒于外,或与他人交流讲述,或书记于纸上,避免思虑愁绪蕴结于内。可多听轻松舒缓的音乐,在早晚温度适宜的时候多于户外行走换气。

大暑腧穴保健

既然大暑是脾胃当令之时,特别推荐脾胃二经的原穴:太冲穴、太白穴。在大暑时节常按此穴可以培补土行的本源之气。

(什么是原穴?原穴就是经络气血留止的地方,经络气血的能量如何,是否通畅都是通过这12个原穴来测定的。)

除原穴外,募穴是人体腹部的脏腑气血聚集的地方。而脾胃二经的募穴为章门、中脘,常在此进行按摩或艾灸均可。

推脾经治湿:暑多挟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运湿,所以祛湿的关键在于健脾。教大家一招不吃药而健脾祛湿的方法,用手指从三阴交穴处开始顺着骨缘推到阴陵泉穴,反复地推。推过程中去找最痛的点,把它推到不疼了,脾经就通畅了。每天坚持做不仅健脾利湿,还能减肥美容。

大暑养生原则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1使华英成秀

华英成秀原指草木开花荣美之貌,在这里形容人绽开美好的笑容 意指在夏季养生应该注重保持一个轻松喜乐的心情。所以养生者在夏季应常常喜乐,以求顺心宁意。

2夜卧早起

夏季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夏季养生者的休息时间也应随着日落的推迟而推迟,同时适当的午睡以养心。

3使志无怒

夏季天气炎热,人易动怒,夏季养生的关键是使人“无怒”, 保持平和心态和愉悦心情,有利于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缓新陈代谢、减轻燥热感。

4使气得泄

夏季心气旺盛有余,应及时疏导通泄,不然易致郁闷,使人多烦躁,不利摄养。

5脾主长夏

“长夏”的特点则是以“湿热”为主,脾喜燥恶湿,因此长夏养生有“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之说,意指多食苦味,以燥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本平台整理,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全球华人居士网公众号
扫一扫
全球华人居士网公众号
修行部落公众号
扫一扫
修行部落公众号
多维生命加油站公众号
扫一扫
多维生命加油站公众号
好运村公众号
扫一扫
好运村公众号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居士网的文章除注明本站原创外,其余均采集自互联网,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第一时间删除。
居士商城|联盟合作|修行部落|生命加油站|精品指南|榜上有名
全球华人居士联合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39068号-1